有庠科技獎
為紀念徐有庠先生對於科技創新的重視及貢獻,自2002年起,每年定期舉辦有庠科技獎,除透過獎勵來表彰台灣科技的卓越人才外,亦希望更多科研人才與社會資源能投入在重要的科技領域之中。
 
        為紀念徐有庠先生對於科技創新的重視及貢獻,自2002年起,每年定期舉辦有庠科技獎,除透過獎勵來表彰台灣科技的卓越人才外,亦希望更多科研人才與社會資源能投入在重要的科技領域之中。
 
        為表揚在新興科技領域有傑出貢獻之人士,本會聘任國內大專院校之正教授出任有庠科技講座,獲聘者給予獎座乙座及榮譽酬金新台幣150萬元。科技講座分為五類別,分別為「奈米科技講座」、「資通訊科技講座」、「光電科技講座」、「生技醫藥講座」及「綠色科技講座」,每類別各取一名,共計五名。
作業辦法下載搜尋歷年名單


國立台灣大學電機工程系名譽教授
推薦人:國立成功大學蘇慧貞名譽教授、中央研究院逄愛君特聘研究員兼主任
學歷:國立成功大學電機工程學研究所博士
經歷:科技部部長、教育部次長、國立台灣大學副校長、國家實驗研究院院長
獎勵:IEEE Fellow、美國國家發明家學會院士、世界科學院工程科學獎、教育部國家講座、國科會傑出研究獎、國科會傑出技術移轉貢獻獎
得獎理由:主要研究IC設計、EDA及系統研發,對國內外晶片與視訊技術發展貢獻卓著,為台灣資通訊科技領域的重要奠基者與推動者,2001年受邀加入ISSCC技術委員會,積極推動台灣晶片研究走向國際,短短數年間即將台灣ISSCC論文發表數由零躍升至全球前三。擔任科技部部長期間,成功推動半導體射月計畫與AI Center等大型計畫,對台灣半導體產業發展與高階人才培育貢獻深遠。

國立中央大學光電工程系講座教授
推薦人:國立中央大學蕭述三校長、國立陽明交通大學光電系許根玉榮譽退休教授、國立陽明交通大學光電系劉柏村講座教授
學歷:國立中央大學光電科學研究所博士
經歷:台灣資訊技術儲存協會理事長、中華民國光電學會理事長
獎勵:SPIE Fellow、OSA Fellow、國科會傑出研究獎、國科會未來科技獎、經濟部大學產業深耕獎
得獎理由:在體積全像光學、LED固態照明光學與光學系統設計及驗證上有卓越之研究成果與產業貢獻。歷年來已發表期刊(SCI)論文超過150篇、獲得專利超過130件、在國際會議上發表超過50次邀請演講,其研究成果獲國內外光電界肯定。在體積全像儲存進行多達50多項的專利佈局,積極領導台美日中團隊進行產業佈局,將技術應用於雲端資料庫之冷儲存。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醫學院講座教授
推薦人:國立陽明交通大學林奇宏校長、中央研究院張懋中院士、國立陽明交通大學蔚順華副校長
學歷:國立陽明大學臨床醫學研究所博士
經歷:台北榮總醫學研究部主任、台灣細胞醫療協會理事
獎勵:國家新創獎、國科會傑出研究獎、國科會未來科技獎、教育部學術獎
得獎理由:主要研究視網膜生物學、誘導多能幹細胞(iPSC)、生醫材料、基因編輯及人工智慧等前沿領域,成功將基礎研究轉化為臨床應用,展現跨領域整合能力與實用價值。在視網膜生物學領域,邱教授是公認的先驅。他發表了大量高影響力的學術論文,完善智慧財產布局,並將部分研究成果推進至臨床試驗,實際造福病患。其中,他在iPSC技術治療老年性黃斑部病變(AMD)方面的突破尤為矚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