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有庠基金会成立缘起
徐有庠先生创立了远东集团,如今远东集团在台成立超过一甲子,横跨十大行业,各行业的主要公司都是该领域的佼佼者;集团的营收、获利与资产规模同步持续成长,已经是台湾前三大集团企业。有庠基金会的成立,既是为了纪念先父,同时也是远东关系企业要缅怀有庠先生一生「深耕工业、播种公益」的伟大事迹,而有庠先生的风范,也深深影响到所有远东人。
首先,有庠先生投入公益的理念,并不是等到事业有成之后才开始,而是一直以来就有着企业家要回馈社会的使命感。因此远东投入公益的足迹,最早可以追溯到民国七○年代,当时事业才处于发展初期,有庠先生便能以企业家支持成立亚东女子篮球队,推广了台湾早期的体育风气。多年以来,远东投入公益的资源已超过新台币五佰亿元。
另一方面,有庠先生更倾向以具体的作为来推广公益,而不是单纯捐钱而已。因此在教育领域,先后成立了亚东技术学院、豫章工商与元智大学;在医疗领域,分别设立亚东医院与远东联合诊所。其中元智大学与亚东医院,更先后获得「国家质量奖」的肯定,显见远东是以经营企业的高标准来推动公益事业。除此之外,远东也成立了徐元智医药基金会与徐元智纪念基金会,前者主要为推动亚东医院的设立,后者则以文教、艺文与建筑美学的奖励活动为主。
徐元智先生是有庠先生的父亲,也是我的祖父;有庠先生成立基金会来纪念他的父亲,很自然的我也跟随着他的脚步,成立徐有庠纪念基金会来缅怀他。
二、基金会致力推动科技创新
有庠基金会的成立还有一项重点,就是要宣扬有庠先生对于「创新」的坚持,如果回顾有庠先生经营事业的过程,可以发现他对创新的重视与执着。像是民国五十七年有庠先生决定从纺织向上游跨足人造纤维制造的新领域,当时在两种制程的选择上考虑许久。一种是已经普遍使用的对苯二甲酸二甲酯(DMT)技术,另外一种则是较新颖、成本较低,但不确定性也较高的对苯二甲酸(TPA)技术。最后在有庠先生审慎规划计算所有相关成本与风险评估之后,毅然决然采用了TPA技术,后来不但获致极大的成功,奠定尔后远东新世纪上、中、下游垂直整合的竞争优势,TPA技术更成为其后化纤产业的主流。
另一个例子则是在民国六十四年,适逢国内推动十大建设高峰期,水泥供不应求,亚洲水泥遂决定前往东部花莲设厂。当时的扩建工程,有庠先生首开国内风气之先,引进「二次燃烧预热预锻式旋窑以及无齿水泥磨」。同时在"环境第一"的前提下,花莲厂的矿山选择用最新的「直井式采矿搬运系统」,再加上各种集尘设备,建厂时的环保维护投资竟然占总投资额十分之ㄧ,也难怪今天亚泥花莲厂既在生产效率与质量上遥遥领先同业,公园化的厂区与绿美化的矿山更早成为各界指定参访的据点。
凡此种种,皆可看出有庠先生"勇于突破、创新自我"的经营理念,也因此在基金会筹备阶段,便决定以"科技与创新"作为基金会未来发展主轴。一方面国内基金会多半以文化教育、社会福利为奖助重心;二方面科技创新实为台湾经济成长与产业升级的重大关键。民国九十年底,在有庠先生逝世后来年,短短一年间我们完成了基金会的筹备工作,并获得主管国内科技事务的行政院国家科学委员会核准设立,成为国科会主管第一家民间科技基金会。
自成立以来基金会先办理了「有庠科技奖」,鼓励国内学术界的杰出科技人才,重点推动"奈米科技、通讯光电、生技医药与绿色科技"等四大新兴科技领域的研究发展。近年来基金会进一步朝鼓励年轻学子着手,举办「徐有庠杯─台湾青年学生物理辩论竞赛」,透过比赛选拔、培训与支持台湾学生出国参加国际竞赛,并取得良好成绩;同时基金会也将在民国一○二年举办「国际青年学生物理辩论竞赛」。而筹备多年的「徐有庠先生纪念馆」也已进入设计的最终阶段,相信很快就能开始动土兴建。
以上基金会的诸多作为,有许多都是国内基金会之创举,各奖项的奖金额度也是类似活动之最高,为台湾的科技创新带来丰沛活力,延续了有庠先生的精神。
三、公益为集团永续承诺
有庠先生曾说过:「企业不断追求利润,最终目的除了保持企业的生生不息,最重要的是要促进社会繁荣、民生乐利和国家富强…」,因此善尽企业社会责任,早已深植成为远东的企业精神
远东集团在台成立超过六十年,对中国人来说,六十年代表一甲子,具有很大的象征意义。远东六十年来的持续成长茁壮,除了是创办人奠定了「诚勤朴慎」的企业文化,我相信我所强调的「创新」精神,早已内化成为所有远东人的成长动力。
远东一甲子,公益一辈子,我们对于公益的付出永无止尽
董事长